2024年4月30日

2015年AABB年会热点话题――定期献血者是否应该补充铁剂


2015年AABB年会热点话题——定期献血者是否应该补充铁剂

    10月24日至27日,美国血库协会(AABB)2015年年会在佛罗里达的奥兰多举行。本文就本次年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定期献血者是否应该补充铁剂”作一探讨。https://www.sbc.org.cn/blog/2015/10/24/blood-donor-iron-management-to-supplement-or-not
    保障献血者安全的要义之一是防止贫血,其主要指标是血红蛋白水平。同时,血红蛋白水平不符合标准也是献血前体检不合格的最主要原因。 
    在开始讨论之前,首先要厘清的认识是人群的血红蛋白水平在不同地域(如海拔高低)、不同族群之间本来就存在差异,比如欧美的高加索人群要高于东亚人群。此外,年龄、性别、季节乃至采集部位都会影响血红蛋白水平。详见:【血红蛋白检测的变数】/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7034
    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规定献血的血红蛋白标准为≥125 g/L,男女一致。我国的标准为男性≥120 g/L,女性≥115 g/L。
    2015年5月22日,FDA发布了修正后的美国联邦法案“对用于输注或进一步加工的血液和血液成分的要求”,将于2016年5月开始实施。该法案将献血的血红蛋白标准修订为男性≥130 g/L,女性仍为≥125 g/L。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存在于所有人体细胞中,参与多种生化活动,是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功能部位。男性体内的铁总量约为50mg/kg;女性由于月经、妊娠、哺乳等原因,体内铁总量低于男性,约为40mg/kg。体内铁的60-75%存在于血红蛋白之中。小部分存在于肌红蛋白(5mg/kg)和血红素及含铁酶(2mg/kg)之中。其余的铁以铁蛋白的形式储存于肝、骨髓、脾和肌肉之中,称为储存铁。男性的储存铁平均约为1000mg,女性为300mg。
    铁在体内代谢基本不会丢失,正常膳食摄入铁约为每天3-4mg。献血可造成血红蛋白以及铁的丢失。按照美国的标准,每单位全血捐献含血红蛋白60g以上,相应铁的丢失为200-250mg。定期献血可造成储存铁的逐渐减少乃至缺乏,由此就产生了缺铁性贫血的风险。
    缺铁性贫血的病理进程首先是储存铁的减少,诊断标准为铁蛋白低于20-30μg/L;继之是储存铁的缺乏,诊断标准为铁蛋白低于12-15μg/L。针对献血者的研究显示女性定期献血者的30-50%、男性定献血者的20-50%,其铁蛋白水平低于15μ/L。澳大利亚的相关研究显示女性献血者的储存铁下降更为明显。
    既然献血导致储存铁减少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的丢失,那么是否可以通过提高献血的血红蛋白标准来减少缺铁性贫血的风险呢?对此,欧洲将女性的献血血红蛋白标准从115g/L提高至125g/L,男性从125 g/L提高至135g/L,结果对定期献血者储存铁的减少影响很小,也就是说,献血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与储存铁的减少关系不大。
    出于预防缺铁性贫血的考虑,丹麦、德国和美国部分血液中心常规给予某些献血者(年轻、女性、定期献血等)补充铁剂。研究显示,在两次献血间隔期间服用铁剂2000mg可维持储存铁水平。尽管如此,献血后补充铁剂并未全面普及,原因一方面是增加了费用、人力和献血者的负担;另一方面,在一些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给予献血者补充铁剂需要执业医师开具处方,而血液中心不一定有执业医师直接参与献血者的筛查。
    由于补充铁剂的相关研究在献血者选择、献血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特别是献血者服用铁剂的依从性不佳,献血者再次参加献血的比例较低等原因,补充铁剂的效果还存在争议。
    特别要说明的是,AABB年会上的相关讨论是基于美国的献血标准:每次献血量为500ml,间隔期56天。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献血量为450ml,间隔期为男性3个月,女性4个月。按照这一间隔期,每天摄入的铁足以弥补献血的铁丢失。WHO的标准在国际上也被广泛采用。反观我国,规定的献血量是200-400ml,间隔期为6个月,是世界上最长的,因此,定期献血者完全不用担心铁储存减少的问题,而我国的献血间隔期也应依据输血医学研究证据和国际惯例进行修订,以适应无偿献血健康发展的要求。

上海市血液中心 临床输血服务 谢东甫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