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上海市血液中心在红细胞血型基因分型领域的整体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血型参比研究室在红细胞血型分子检测水平上的差距,中心输血研究所免疫血液学红细胞血型学科于2008年3月15到2008年5月6日参加了由国际权威的红细胞血型专家: Geoff Daniels(英国 布里斯托尔),Martin Olsson(瑞典 兰德)以及Ellen van der Schoot(荷兰 阿姆斯特丹)等牵头组织的2008年度ISBT血型分子基因分型工作组(2008 ISBT workshop on Blood Group Molecular Genotyping)。
参加本次2008 ISBT红细胞基因分型工作组的34个实验室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了目前在该领域所有顶尖实验室,如英国Bristol,瑞典Lund,美国Aberdeen,美国New York,西班牙Barcelona,美国Milwaukee, 美国Philadelphia, 意大利Milan,澳大利亚Brisbane,美国Campinas,葡萄牙Porto, 德国Oldenburg,法国Paris,加拿大Quebec, 奥地利Innsbruck, 丹麦的Aarhus,波兰 Warsaw, 荷兰 Amsterdam ,捷克Prague ,德国Ulm,丹麦Aalborg,中国Shanghai ,瑞士Berne,美国Seattle,加拿大Toronto等。上海市血液中心是唯一参加这个工作组的亚洲实验室。组织者向参加者分发未知标本的基因组DNA和孕妇血浆标本。实验内容涉及:血清学实验中表现异常的D变异型标本的分子背景分析;对多次输血病人的DNA进行所有红细胞血型系统的基因分型(包括ABO,RhD,RhCE,MNSs,Kell,Kidd,Duffy,Diego,Dombrock等);从DNA水平上解释献血者血清学定型中的疑难问题,以及通过RhD阴性孕妇血浆检测胎儿RhD基因型,并预测胎儿RhD表现型等工作。
由于我国海关对干冰运输标本不予放行,寄给我们的标本滞留海关后被退回荷兰,然后对方以冷藏状态再次寄出,等我们收到标本已经是4月3日下午。清明节假期结束后离截止日期只有不到一个月时间。在任务重、时间紧、标本量少而且标本难度高的情况下,红细胞课题组的郭忠慧、叶璐夷、李勒、杨颖等几位同志暂时放下手中的课题研究工作,在学科带头人朱自严的指导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分工协作,积极应对,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了所有标本的检测工作。
2008年度ISBT血型分子基因分型工作组将这次实验结果的公布和讨论设在了30th ISBT输血大会中。2008年6月12日,朱自严研究员从第三十届国际输血全球大会带来喜讯,我们提交的所有实验结果与ISBT公布的答案吻合(34家实验室中只有16家结果无差错)。这鼓舞了学科内同仁的士气,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可以说,我们学科在该领域的检测及研究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输血协会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全球大会——澳门会议上,我们的工作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和称赞,免疫血液学红细胞血型学科的工作提升了上海市血液中心在国际输血界的地位,为中国输血界争得了荣誉。
输血研究所 免疫血液学红细胞血型学科 郭忠慧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