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输血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单藕琦在第三期《血站站长研修班》开幕式上的讲话
(2009年10月29日)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各位领导、专家,各位来宾:
上午好!
非常高兴来参加第三期《血站站长研修班》,首先,我很荣幸受理事长、秘书长的委托,代表中国输血协会对来参加此次研修班的学员们表示热烈地欢迎,对从百忙之中赶来参加今天开幕式和为本次研修班授课的老师、领导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大家都知道2008年10月,我们举办了第一期的《血站站长研修班》,并且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也引起了卫生部的关注和重视。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是《献血法》实施1十周年。我国也成功地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第13届残奥会;国际输血协会(ISBT)在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召开了第30届国际输血全球大会;也是中国输血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同时,我国也经历了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等一系列考验。
今年刚刚度过十一祖国生日庆典活动,威震世界的情景历历在目。我们也见证了国家的崛起、社会的进步、血液事业的发展。卫生部注重加强了血液管理工作的实施,明确了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负责人分别是血液质量和合理用血的第一责任人,采供血机构的检测试剂将统一由政府主导的集中招标采购。卫生部要求医疗机构研究建立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和节约用血考核评价制度。逐步实现节约用血和科室绩效挂钩,在开发用血量较大的新型医疗器械前,必须进行用血效率评价,这些要求对我们站长来说,责任更加明显、压力更加重大。
研修班的举办,是根据“一个办法两个规范”的要求,参照发达国家血站管理的经验,结合我国输血领域的实际状况,对采供血机构领导进行集中、系统的培训,强化学员领导能力和专业知识,提高血站管理水平,帮助大家解压,更是为了保障血液安全和血液供应,促进采供血和输血事业持续发展。
到目前为止,输血治疗仍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之一,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输血领域的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从80年代初到上世纪末,我们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在2001年国债项目和2003年SARS疫情之后,在硬件上的差距逐渐减小,只是在软件、管理上还有较大差距。卫生行政部门将输血领域的机构规范、整合等方面作为工作重点,全面优化采供血机构、提高我国输血水平。根据卫生部的要求,以及国内采供血机构发展现状,中国输血协会紧紧围绕卫生部的工作重点,配合卫生部的工作,发挥协会的积极作用,组织全国采供血机构的领导进行集中培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因地制宜地落实我国有关输血方面的法律、法规。
“开展专业技术和规范管理培训,不断提高输血行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是中国输血协会章程中明确要求的,也是协会及其会员单位的责任。多年来,各主办单位意识到血站领导对单位运行的整体表现具有重要的影响力,逐步酝酿出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一个以采供血机构主要领导为对象的研修班。
从《血站站长研修班》举办的策划、筹备,到去年的第一期、第二期直至现在的第三期(去年的第一期和今年的第二期),已历时了三年多,我们希望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让大家能了解掌握血站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与采供血机构相配套的质量管理体系,开展输血医学相关研究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期间也得到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部分企业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国输血协会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血站站长研修班》的单位和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向主办单位之一的上海市血液中心的各级领导和员工为第一、第二、第三期《血站站长研修班》的顺利举办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最后,预祝本次研修班圆满成功,也祝大家在上海学习、生活愉快!
谢谢大家!
会务组 张兰? 整理
2009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