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海市医学会输血专科委员会年会顺利召开
随着现代输血理念的不断改变、血液成分制品及其应用适应征的变迁、围手术期的输血、器官移植与输血等的发展,临床输血的研究进展日新月异。上海市医学会输血专科委员会作为一个体现输血行业特色的交流平台,一年来为进一步保障本市血液安全,促进本市临床输血水平提高作出了努力。为总结一年来的工作,畅想未来,上海市医学会输血专科委员会于2010年1月18日假座上海市血液中心举行了2009年年会,14位委员参加了会议。
年会由本届委员会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输血科主任王学锋主持。
本届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血液中心教委主任刘达庄为大家介绍了“配合型血小板输血研讨”,其中包括血小板输注反应、血小板血型与安全输血、配合型血小板输注治疗的现状与发展。
本届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输血科主任陆紫敏教授为大家介绍临床医院血小板输注案例。陆主任指出临床上有各种疾病本身或在治疗中出现血小板严重减少会致多脏器出血,危及生命,血小板输注是抢救其生命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并不是所有血小板输注者都有效,这取决于它的病因,输注次数及输注方法。他们对217例输注血小板患者进行输注疗效评估,旨在探讨输注血小板患者的不同病因及血小板输注次数、方法与血小板输注效果关系。陆主任列举多个案例,并对所做案例畅谈体会。
年会邀请了上海康正律师事务所律师童剑云前来解析2010年7月即将实施的《侵权责任法》中有关医疗损害责任,并列举案例和大家共同探讨。
随后,委员们就上述内容进行了讨论,并相继提问,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上海市血液中心主任、本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朱永明作2009年输血专科委员会工作总结以及2010年工作计划。并强调2010年最重要的工作是加强各委员间的交流,以及同医学会的交流。加强专科委员会与外省市输血机构的交流。2010年还要加强专科委员会建设,成立质量学组和免疫血液学学组,还要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提高学术水平,多举办一些面向临床医院的培训。
输血专科委员会的工作离不开医学会的大力支持,上海市医学会学术继教部副主任张有康代表医学会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感谢主任委员的辛勤工作。随后,张主任对2009年工作进行了补充。
本次年会本着切实为输血事业服务,着力于不断提高临床输血水平,求真务实地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讨。会议议程和会议内容获得了广大参会人员的肯定,也为2010年的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科教办 袁华摄影并撰稿
2010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