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血站站长研修班——《血液采集和发放》课程
2011年11月14日下午,上海市血液中心副主任邹峥嵘为血站站长研修班学员讲授了《血液采集和发放》课程。
《血液采集》课程内容:
1.血液采集的策划:血液采集量的估计、临时献血场所的勘察和评估以及根据估计的献血量和场地的情况准备采血器材和人员准备。2.资源配置要求:建筑、设备、物料以及人员的要求。3.献血者选择:献血者教育、献血者信息查验、个人信息登记、献血者健康检查。4.血液采集:采血前各项准备工作、采血操作步骤、血液检测标本留样、献血后告知、献血不良反应及处理。5.血液采集后续工作:检验和包装、血液及检测样本的保存和运输、医疗废弃物分类及处置。
血液采集来自于自愿无偿献血者、所有血液应进行检测、应尽力减少临床不合理、不科学的输血三大环节。而献血者血液安全教育、招募并保留低危的自愿无偿献血者是血液安全来源的重要保障。
《血液发放》课程内容:
1、血液质量安全控制:保障血液安全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建立业务管理控制规范,并严格遵照执行。2、血液交付:血液交付过程包含来合同评审、配送包装、验证出库、运输交付四个过程。3、应急处置:为确保血液安全,应坚持平时有预案,定时做演习的原则。
血液发放是采供血整个质量控制链的最后一个环节。如果该环节控制不严格而造成不合格制品用于临床输注,造成对患者的伤害,这将对采供血机构乃至政府的形象造成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血液发放是极为重要的环节。
授课结束,学员分组就“近一年来,我国一些城市出现血液紧张状况,并呈持续、扩散态势,血站如何加以分析和应对?”、“为了更好地保护献血者的健康,假设需要提高女性的血红蛋白的测定值,请策划一下在调整前需做哪些准备工作?调整后如何应对献血者的流失?如何完善我们的招募工作?”和“某市发生了突发重大灾害,本市的血液库存大大低于警戒线,血荒随时发生,请制定血液供应的应急预案”等案例进行讨论。大家通过运用培训班所学知识,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收获颇多。
采供血服务部 黄晨佳 范文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