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7日

成分献血走进南京路新世界演播厅


      新年伊始,昨天(1月3日)早上,上海市血液中心、上海市血液管理办公室和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联合在南京路新世界演播厅举行“捐献血小板,爱心新动力”――成分献血现场演示推广活动。如此直接地将成分献血与大众亲密接触,此举在本市尚属首次。
      成分献血是利用先进的科学仪器采集血液中的某一指定成分,以满足临床病人病情的需要,达到提高疗效、减少输血后反应的目的。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已普遍开展成分献血,而本市血小板临床年需求量也要近3万单位。因市民的认知度不高和参与意识不够,本市的单采血小板采集量难以满足医疗临床用血需求。部分市民认为,成分献血要通过仪器分离,担心血液被感染。对此,专家表示,这完全是一个认识误区。因为血液分离机的操作是全自动化、全封闭式,电脑程序运作还有工作人员监护,完全能够确保安全。
      为揭开成分献血的神秘棉纱,进一步向公众普及和推广成分献血知识,让更多市民加入成分献血者的行列,1月2日下午,有关部门特意将成分献血器材搬进了南京路新世界演播厅;1月3日清晨6时30分,天还没亮,伴着凉风和细雨,血液中心血液部张晰部长、张雄民副部长,社会事务科王爱莲、孔祥荣、张瑜玲、张嘉卿,采血室徐黎、潘月华、水淑倩、孙晓芳,血液管理办公室宋琪科长、卢继农等工作人员以及5位献血者和15位志愿者都已经达到新世界活动现场,所有准备工作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完成;献血者孙晓蕾、汪于清、杨凌、王可人和陈含在演播厅内当场捐献血小板;上海市血液中心血液部张晰部长作为访谈嘉宾通过电视直播向大家介绍了单采血小板的相关知识;同时,在新世界广场设立了成分献血咨询台,社会事务科王爱莲医生在寒风中坚持四个小时,不少市民向王医生了解了相关献血知识,还通过电子屏幕与献血者进行交流与沟通。现年25岁的孙晓蕾是奉贤区一名优秀的社工,自19岁生日第一次自愿献血,迄今她已无偿捐献全血6次、血小板3次;3年前还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挽救过浙江一位17岁白血病少年的生命,她边献血边说:“我的本职工作是社工,志愿工作是倡导无偿献血,都是在救人,我引以为自豪!”王可人、杨凌是一对军营中的新婚伉俪,都曾多次自愿无偿献血。这次他俩又一同坐上了采血椅。“我们都是学医的,了解血液生理知识,定期适量献血对健康非但无害,而且有益,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
      据了解,由于受采血设备和捐献血小板时间(每次约1个小时)等条件限制,目前市血液中心只在虹桥路总部和南京西路爱心献血屋开展成分献血活动。市血液中心负责人表示,年内将增设成分献血场所,以方便市民奉献爱心。

 
 

宋琪、嘉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