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6日

上海市血液中心建站五十周年暨输血届华人圆桌会议


        在成立五十周年庆祝活动期间,上海市血液中心(以下简称血液中心)邀请了行业协会领导、兄弟单位代表以及相关企业同仁于2005年11月7日假借上海逸和龙柏饭店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输血界华人圆桌会议,来自美国、加拿大、台湾、澳门等国内外地区的48名业内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会议围绕着“血液安全――把握技术进步与有限资源之间的平衡”和“血液监管――法律法规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二个主题展开。血液中心希望通过这次学术交流,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通过对某些业内关注的议题达成共识,从而进一步推动输血事业的持续性发展,为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上午的会议中,薛燕申博士(美国红十字会河谷地区血液中心首席执行官)、方祥宗博士(美国红十字会生物医学研究发展中心传染病部门主任)、张英二执行长(台湾血液基金会执行长)、许萍主任(澳门捐血中心主任)和严力行教授(浙江省血液中心主任)围绕“血液安全――把握技术进步与有限资源之间的平衡” 分别做了主题发言,介绍了所在地区输血事业发展的背景和现状以及血液质量成本情况。不同地区的输血机构按照各自国情政策、资金来源、资源投入、技术能力和相关疾病流行特征形成了各具特色组织管理体系和运作模式,并采用了不同的血液筛查技术和方法。通过大会讨论,各方代表一致认为采用最新血液检测技术以及其它质量监控手段,虽然提高血液安全,减低输血风险,但是会增加血液的质量成本,加重社会和病患者的经济负担。所以,国家和/或输血机构在决策是否引用新技术、新方法时应慎重考虑国家和/或输血机构的经济能力、社会需求和承担能力,并在科学、系统的分析后作出判定。同时,输血机构可以通过树立先进的运作理念,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采用合理的管理模式,开源节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自身的运行效率,逐步增加对血液质量成本的投入。与会专家提出,中国的献血率为2%左右,普遍低于其它发达地区(5%),中国今后应更加重视如何提高供血量来满足社会需求。并且根据中国现状,加大对员工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是目前平衡技术进步和有限资源的最有效手段。
        在下午的会议中,毕永全教授(加拿大卑诗省卫生厅血液协调主任)、林国信博士(台湾血液基金会董事长)和高国静主任(北京血液中心主任)围绕“血液监管――法律法规的积极与消极作用”进行主题发言,分别介绍了各地区血液管理的构架及相关法律法规。讨论中,与会者认为中国献血法的实施推动了无偿献血的进程、保障了临床用血的供应和安全、确保了献血者和用血者健康,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献血法在实际运作中,也反映出一定的局限性和偏面性,如对献血间隔、一次献血量、献血年龄等规定都值得进一步探讨。同时,对返还用血的规定、输血副反应的责任认定和操作的界定也许进一步明确。输血机构将向有关决策部门积极提供相关建议和参考依据。同时专家提议,在输血行业建立以法规形式的行业标准,以此作为献血法的有效补充,加强法律执行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此次会议在友好、热烈的气氛中顺利结束,取得了预期效果。血液中心以华人圆桌会议所作为站庆活动,这在输血界尚为首次,获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刘李栋  记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