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

国际输血协会通过新版“伦理规范”


国际输血协会通过新版“伦理规范”

    2000年7月国际输血协会( ISBT,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lood Transfusion)通过了《献血和输血的伦理规范》,2006年9月做了修订。十几年来,该文件对指导各国在采供血工作中遵循伦理规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今年年初ISBT执行委员会决定对该规范做重大的修订,由ISBT伦理委员会常委会(Standing Committee on Ethics)起草新版规范,并改名为《输血医学伦理规范》。ISBT在其官网征集了会员对新版规范的意见,并做了必要的修订或说明。2017年6月20日在哥本哈根举行ISBT地区会议期间,ISBT会员大会讨论通过了新版规范。2017年9月12日ISBT正式公布了英文、中文等六种语言版本的《输血医学伦理规范》。该《规范》中文版由上海市血液中心血型检测中心钱呈睿翻译,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硕士、北京大学医学部Kurt Lee文字审稿,上海市血液中心输血研究所王迅、采供血部孟妍校对,世界卫生组织输血合作中心主任、中国输血协会理事长朱永明指导。从开始翻译到最终发布,中文稿一共经过了11稿修订。

    朱永明理事长一直以前瞻性的眼光不懈推动中国输血行业与国际输血界的交流合作,促进国内及周边区域的输血安全。在新规范正式提交会员大会讨论前,他从ISBT得到了规范草案,并安排上海市血液中心/世界卫生组织输血合作中心相关人员进行翻译和校对,他又亲自对翻译稿做了数次重大修改和更正。6月20日会员大会后,又指导相关人员根据通过的版本重新进行了校对,并及时将最终翻译稿交给了ISBT发布。

    与原规范相比,此次发布的新版规范的主要变化有:首先,新规范增加了“介绍”章节,提出愿景,构建了伦理规范的特定原则;其次,新规范的管理职责部分明确了卫生行政部门和政策制定者的职责,因为他们是血液供应全局性规划的制定者,管理职责的概念是基于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委员会关于《人体:为了医学和研究的捐献》的报告;再次,关于条款细则的陈述与伦理原则相一致,这些细则同时阐明了为什么伦理原则是重要的;另外,新规范提供了一系列脚注,以提供正文中内容的信息来源;新规范对“必须”还是“应当”的使用作了审慎的思考和解释,“必须”指的是强制性,“应当”指的是视情况而定,部分条款必须明确某些内容是强制性的。最后,新规范将部分原则进行了重新归类,比如,血液和血液制品是公共资源,血液的获取应以临床需求为原则,该部分内容现归为管理职责部分。

    此次《规范》内容以自主、善行、公平、不伤害和尊严为伦理规范的核心,强调了输血的决定应当以真正的临床需求为基础。新《规范》在采供血行业的普及和适用,将指导和规范全国采供血行业的伦理工作,促进全国的采供血事业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血液中心临床输血服务组 孙洁 谢东甫 撰稿 孟妍审稿

附:《输血医学伦理规范》

 

 

附:《输血医学伦理规范》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