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5日

62名职工上了献血光荣榜 (报刊文摘)


    全年无休提供采血、供血服务的市血液中心,几乎每天都悄无声息地“发生”本单位员工献血的故事,两年里人均献血量列全市之首——
62名职工上了献血光荣榜
日期:2009-08-16 作者:施捷 来源:新民晚报
   首席记者 施捷
    许多上海人还是会习惯地用老称谓“市中心血站”,指代早已更了名的“市血液中心”。因为鲜为人知的疑难血型鉴定与配型、新生儿溶血病检查、输血反应鉴定、组织配型,以及全国免疫血液学培训基地、全国几家高校的临床教学基地和研究生培养基地之外,老百姓心目中的“血站”,就是负责这座国际大都市医疗抢救用血的“大血库”。
    然而,更不为常人所知的是,除了全年无休地提供采血、供血服务(仅去年统计,全年采集血液近30万单位约6000万毫升,向全市160余家医院供应血液及血液成分制品约80万单位),在这幢坐落于虹桥路伊犁路口的院子里,几乎每天都会悄无声息地“发生”本单位员工捋袖献血的故事。
    举一组数字作为说明。2007年,上海市血液中心健康适龄的239名员工中,有109人自愿无偿献血518单位(注:1单位为200毫升);2008年185名健康适龄的员工中,有117人自愿无偿献血487单位。若以全单位430名职工计算,两年里,这里的职工每年人均献血一次以上!这在全市各单位、全国各同行单位中绝无仅有。
献血成了一种自觉行为
    偶尔发现这个“秘密”,是在翻阅刚刚颁布的两年一度表彰全国、上海市无偿献血先进分子的光荣榜时。密密匝匝的名单上,来自本市各行各业的献血状元以他们无偿献血量分别达8000毫升、6000毫升、4000毫升,或累计无偿献血达50次至5次,成为了全国性的“金奖”“银奖”“铜奖”或上海市的“白玉兰奖”“纪念奖”得主。
    细细数来,“镶嵌”于花名册中的62名上海市血液中心职工姓名,让记者不禁心动。之前,他们竟从未对外人说起过。
    去“血站”见朱永明主任,他正打开办公室抽屉在找自己的献血证。长短宽窄不尽相同的一个个小本子上,有着这位“当家人”与很多同事一样的、几十次的献血纪录。他是国内输血界公认的少壮派“领军人物”,在多个国际输血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他也是无偿献血的积极参与者。朱永明的献血总量已达7800毫升,这次得了个全国“银奖”。
    “不是,我想查查上次是几号献的血小板。好像辰光差不多了,这几天又都在站里,就趁空当再去抽一趟。天气热嘛,血总归紧张一点的。”
    朱永明说,市血液中心400来号员工,无论是分散全市13个固定采血点的、穿梭于街头9辆流动采血车的,还是每天坐定在这幢大楼里的,虽然没有过“明文规定”,也不搞什么“宣传鼓动”,只要年龄合格、身体合格,参加献血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自觉行为。
退休前还要“再献一次”
    较于其他单位,“血站”职工献血还有自己的特点:一是随时随地,有空就打个电话预约一句,然后去采血室“抽一记”;二是献完了继续上班,从来没有人为此请假休息的;三是大家更喜欢“成分献血”(献血小板),“两次献血的间隔只需要几个礼拜,这样可以多献几次,时间上也比较灵活,好安排。”
采访当天,有几个“相关细节”就令人印象深刻。
    想找采供血服务部张雄民部长,他负责这方面工作熟悉情况,自己也因为献血12200毫升获得全国“银奖”。“别找了,他出差了。”有人指指电脑屏幕上显现的内部“每日简报”说,张雄民昨天临走前看时间来得及,还专门去献了200毫升血小板。大家也都是从“简报”上知道的。
其间,有人来向领导汇报退休职工欢送会安排等事宜,由此专门提及了“老职工”的献血事迹。原来,今年光荣榜排名第一的“全国无偿献血特别促进奖”获得者王爱莲,就是一名上个月退休的老职工。王医生做献血宣传,自己则身体力行,退休前3个月,她还坚持要“再献一次”。多年来,王爱莲医生先后献血26800毫升,相当于6至7个成年人的全身血液量。
末了请文明办主任助理安淑萌帮忙打印一份62人的名单。“告诉你,应该是63人的。”小安悄悄嘀咕了一句,自己也笑了。实际上,安淑萌的献血量足够表彰的“份儿”,只是最近生病后她不能献血了,结果负责报奖的她,把自己给“漏报了”。
全体报名应急献血队伍
记者反反复复地问,希望能够弄清楚上海市血液中心员工无偿献血蔚然成风的“动因”到底是什么?“我们是干这一行的,献血真的没什么可紧张的!”
“能献血的都在献呐,领导、干部,还有党员、普通群众,没差别的。”“知道成分献血吗?钱开诚副主任是这方面的专家,7年前上海开始倡导成分献血,他就是第一个捐了血小板的。”
“新职工也不用动员。看去年新进来的,至少一次,多的已献了两三次了。”
……
所有接受采访者,唯一都提到了的“激励机制”,也许就是每月一次在单位大食堂墙上张榜的《精神文明简报》上,有各班级(职工)的献血信息。比如上个月持续高温,本市临床用血明显偏紧、偏型。“《简报》出来了,我们总共有61人献血166单位,较前几个月有大幅上升。”员工们全都看得明明白白。
上海世博会举办在即,为确保应急和突发事件用血,全市正在积极筹建一支应急献血队伍。得悉讯息的第一时间,同时肩负着采供血重任的市血液中心,符合体检要求的185名员工由党委书记、正副主任带领,全体报名“应征入列”。
在这个团队人的眼里,“无偿献血”就是义不容辞,就是理所应当。

中心党办(文明办)安淑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