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党办按语:
为向社会展示中心职工爱岗敬业,服务世博,奉献世博的精神风貌,中心党办自今年5月起联络《上海支部生活》杂志社领导和记者并连续向记者提供相关典型事例素材,在该杂志社领导和记者的支持下,相关报道刊登于2010年7月(总第1131期)《上海支部生活》上,转载如下:
热血,让生命更璀璨
www.jfdaily.com 2010-07-06 13:53 稿件来源:支部生活
本刊记者 蔡富军
在世博园6号出入口的万国旗林广场,有辆蓝白色的世博爱心流动献血车。世博会期间,这辆献血车向世博游客们宣传无偿献血理念、招募无偿献血者,并承担着向世界展现中国无偿献血志愿者风采的任务。据悉,上海市血液中心的这辆流动献血车开进世博园区,是本届世博会的首创之举。
不单是爱心献血车,上海市血液中心为保障世博用血,已做了多种准备。中心检验科在常规检测的基础上,又开展了核酸检测工作。要在短时间内掌握此技术,中心检验科顶着巨大的压力。压力也是动力,中心及时成立了由分管领导挂帅的攻关小组,委派骨干参加卫生部举办的培训。66个工作日、26744例核酸标本,检测取得了成功。最终,这项高难度的新技术已经如期运用到世博血液的检测中。
作为上海市区唯一一家采供血机构,上海市血液中心承担着为全市160余家医疗单位提供临床用血和保障安全用血的重任。中心除设立13个固定献血点外,还在闹市街头停放流动献血车,提供全年无休献血服务。每年采集血液近28万单位(1单位为200毫升),向临床供应血液及血液成份制品约80万单位,血液成分分离率为96%以上,临床血液成分输注率为99%,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一般市民的眼中,上海市血液中心主要接受市民的无偿献血。但是,你或许没想到,中心的员工也一直坚持无偿献血。每当本市血液偏紧时,第一批挺身而出捋袖献血的总是中心的党员干部。作为血液工作者,他们深知本市医疗临床的用血需求,更知安全血液事关用血患者的生命。去年建党纪念日开展的“迎七一无偿献血”活动中,6月15日至7月31日,就有60位职工献血164单位,职工献血率还比2008年同期增长352%。
涌动的热血,感染了越来越多的市民。上海献血事业30年来另一个显著变化,就是有越来越多的人由一次、偶然自愿献血,转化为多次、重复自愿献血;由过路行人自愿献血,发展为所在社区和周边企事业单位员工自愿献血;由一次献血200毫升,变为一次献血400毫升;由献全血,改变为献成分血。据统计,截止2007年底,本市自愿无偿献血比例已近九成。全市还有近万人的应急献血志愿队成为上海可靠的“流动血库”。
无偿献血者们的爱心之举,给众多输血患者带来了生命的希望、家庭的欢乐,也折射出了这个城市的文明、健康与和谐。值得一提的是,血液中心于2005年率先成立了Rh阴性血液俱乐部。经过几年的努力,稀有血型库中已经保存了三十几种稀有血型,其稀有血型的数量在亚洲排名第二,其筛选配型技术则步入了世界先进行列。这些举措极大保障了稀有血型患者的用血。2005年7月,一名新疆的维族少女慕名来沪求医,因肝移植手术亟待2000毫升Rh阴性AB型血液,为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在血液中心紧急招募时,是该俱乐部的志愿者最先赶到血液中心捐献救命血,共计有34名表示是RH阴性AB型血液的市民来到上海市血液中心为她献血,其中有5人献血400毫升,累计献血达7400毫升。手术最终顺利实施,该患者三个月后带着对上海人民的一片深情返回故乡。一场生命大营救,既谱写了沪新两地血脉相连的赞歌,又体现稀有血型献血者俱乐部这一特殊群体的自救、互救的特殊情感。
近年来,随着上海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外省市来沪患者逐年增加及人口老龄化程度上升,用血量正逐年增加。中心在圆满完成抗击非典、雪灾、四川大地震等血液保障工作的同时,在血液供应保障方面也面临着挑战。例如,市区部分流动车停放困难,无偿献血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无偿献血的相关政策支持力度还有待增加等等。无偿献血作为一种国际公益理念,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程度的标准。在世博会这个文明交流的舞台上,流动献血车播下了爱心的种子,我们也希望她得到更多的爱心呵护。
相关链接 https://www.sbc.org.cn/zbsh_1/node49247_65423/fadgdf_65382/201007/t20100706_9429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