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思东教授为第四期血站站长研修班讲授《医学科学研究的实施与管理》
2010年7月9日下午,复旦大学免疫生物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复旦大学医学免疫系主任、医学院院长、苏州大学副校长熊思东教授为第四期血站站长研修班的学员们讲授了《医学科学研究的实施与管理》。
熊思东教授在科研方面硕果累累,主要从事感染性疾病与自身免疫的细胞与分子基础研究。先后在Nature Biotech、PNAS、J Immunol、Faseb J、Clin Cancer Res、Infect Immu、Virology、Vaccine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在科研和科研管理方面有深厚的积累和独到的见解。
本次课程,熊思东教授从科学研究的基本含义、主要特点、主要类型入手,逐步引申出医学科学研究的定义、自身特点,以及医学科学研究的实施与管理。
在研修班上,熊思东教授首先提出了科学研究的基本含义,即是利用科学的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他的任务是探索、认识未知。
随后,熊教授引出了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即探索性、创造性、继承性和连续性。熊教授介绍了我国科学研究的分类,科学研究大体上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等三大类型。并非所有的人都可以同时进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也并非所有的机构和单位都有能力进行三大不同类型的研究。
接着,熊教授引入了医学科学研究概念,他提出:医学科学研究是为解释生命的运动及其规律,探索健康的本质,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化的规律,探索保障人类健康、战胜疾病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推动医学的更高发展。
他认为:医学科学研究有区别于科学研究的自身特点,即研究性质的社会性、研究内容的广泛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
医学科学研究的实施与管理定位于解决问题、探求未知、长远发展。医学科研首要问题是把目标定准,为什么要做医学科学研究?3个方面目标,一是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别人无法解决,只有我们自己组织科研队伍来进行解决;二是探索未知,医学科研不是具体问题驱动的,而是对未知探索的欲望驱动的;三是在本单位长远发展中需要很好的研究。
管理模式分为过程管理、目标管理。对任何一个科研部门来讲,要明确是采取过程管理还是目标管理,如果是过程管理,就要特别着重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要把过程变成若干要素,对每个要素加以控制,对于一个新建的科研部门,一个新的科研队伍、目标不很明确和无法确定目标的,目标管理是不适合的。既考虑过程,又考虑目标,往往使科研人员自身积极性得不到发挥。
熊教授还从队伍组织、项目设置、经费管理、平台建设、成果促进、转化发展、奖惩机制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医学科研的实施与管理。
熊思东教授幽默诙谐的语言和现实生动的案例使学员们对国内外医学科学研究的概况和具体实施的差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课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科教办 沈武撰稿
陆婧尔摄影
熊思东教授在授课
上海市血液中心主任朱永明向熊思东教授颁发感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