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6日

华东电网有限公司龚晓平在2008--2009全国无偿献血表彰会上的发言


病人需要 我们能够 我们愿意

——华东电网有限公司龚晓平在2008--2009全国无偿献血表彰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尊敬的献血志愿者朋友们:

     下午好。
    我是来自上海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中的普通一员,我叫龚晓平,就职于华东电网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市市委委员。今天很高兴有机会来到首都北京,向全国各地的献血精英们学习,会前与部分代表的交流已经让我颇受启发,深感自己还需要多加努力,相信本次大会会对我的献血历程带来巨大影响,将鞭策我不断向前迈进。感谢大会给我机会,让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在无偿献血中所尽的绵薄之力。
    早在80年代初我就加入了上海的无偿献血者行列,不久,又把我的两个亲弟弟和一个弟媳妇也动员参加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我认为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只有鼓动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让无偿献血源远流长,我们三兄弟仅捐献单采血小板就分别有105单位、79单位和62单位,我和小弟弟3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金奖表彰,大弟弟也2次获得了该项殊荣,这成为了我们整个家族的光荣。
    1995年,我从一本杂志上了解到白血病患儿及其家庭的种种不幸,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憾了,决心要用自己的骨髓去挽救那些不幸患儿的生命。1997年12月17日,我终于被通知与一位患白血病的女孩的一类白细胞抗原初配成功,当我得知,非血缘骨髓相配的机率仅万分之一,顿时觉得冥冥之中仿佛有一根奇妙的丝线,将自己和这位素不相识的女孩联接起来了。我对这个遭受病魔摧残的女孩有了一种父亲般的情感和责任,为此愿意做一切能够做的事。高配、体检,当骨髓移植手术准备工作全部就绪时,这位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带着无限遗憾离开了人世。噩耗传来,我痛惜到了极点,站在送别的人群中,我为自己没有能够挽回一个年轻的生命而深深自责,怨老天在我们满怀希望时,把最珍贵的东西硬生生地夺走。从那时,我就下定决心,不能总是被动地等待,要主动地为患者做点实事,我更加坚定了在无偿献血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三兄弟的力量虽然比我一个人大,但是面对众多的患者,我们必须把更多的人联合起来,我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呼吁更多人来参加无偿献血。我参加了上海市献血促进会、参加了“板友会”,并在99年6月通过多方奔走,广结同道,发起创建了“骨髓捐献志愿者俱乐部”,并出任秘书长。02年上海全面推广单采血小板,当我了解成分献血类似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过程,同时血小板也是白血病患儿的急需后,就坚持按规定间隔期去捐献血小板,不仅如此,除了动员自己兄弟参加以外,还动员献血促进会的,板友会的朋友们按时献血,尤其是向骨髓捐献志愿者俱乐部的朋友们宣传无偿献血。
    骨髓捐献志愿者俱乐部的大部分会员怀揣一颗爱心,热心公益事业,但是没有献血的经历,目前,我们俱乐部共有430名成员,并且在不断壮大中,由于干细胞移植配型要求,造血干细胞实际捐赠的会员仅88例,其余大部分尚不能实现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爱心的美好愿望。我便积极策划,动员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参加单采血小板志愿者行列中来。在俱乐部年会中特地安排观摩我的成分血捐献,在我的号召下,俱乐部成员共捐献单采血小板950个单位,全血捐献862人份。
    病人需要,我们能够,我们愿意是我热心社会公益工作的内在动力。今天的这个奖项不仅属于我,更属于上海千千万万的无偿献血志愿者,借此机会也向他们致以崇高敬意。我将把参加这次大会,作为我无偿献血的新的起点,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坚持献血,更要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宣教无偿献血知识,利用多种平台,组织动员周围朋友参加献血。我们会把这次会议的精神带回去,把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带回去,进一步推进上海的无偿献血工作。为了患者,我和我的朋友们将继续努力着!

中心办公室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