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6日

普通外科围手术期缺铁性贫血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


       缺铁性贫血在围手术期的外科患者中较为常见,会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及时诊断及治疗围手术期缺铁性贫血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转归,减轻医疗负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20年发布了《普通外科围手术期缺铁性贫血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对围手术期缺铁性贫血管理的措施做了详尽的阐述,包括贫血的诊断及分级,围手术期贫血的病因、发生率、危害,围手术期常见的贫血类型及诊断及治疗。
       共识指出:根据Meta分析显示,约1/3的外科手术患者在术前存在贫血,接受大手术的患者术后贫血的发生率为80%~90%。而贫血增加了围手术期病死率、急性肾功能损伤和感染发生率、红细胞输注比例。因此围手术期患者的贫血管理十分重要。围手术期贫血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造血原料相对或绝对的缺乏、存在的合并症、各种急慢性失血、肿瘤本身及治疗、免疫相关因素、补液导致的稀释以及铁调素增加等都可导致围手术期贫血。对普通外科患者来说,最常见的贫血为缺铁性贫血。针对缺铁性贫血的治疗,首先是对引起贫血的原发病进行药物治疗或及时手术以纠正贫血;对短期内无法通过药物或支持纠正贫血的择期手术患者,应按照输血指征予以输血;对绝对铁缺乏或功能性铁缺乏的缺铁性贫血或铁储备不足且预计手术出血量较大患者应予以术前补充铁剂;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针对不同的患者,还要注意叶酸、维生素B12、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补充。共识建议,术后应对贫血患者进行铁相关指标的监测,建议从手术当日开始监测并评估Hb水平和铁储备,对于术后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如无禁忌应尽早补铁。
       关于输血,共识指出:围手术期的输血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实行限制性输血策略,输血仅作为紧急治疗措施,输血指征应视病情而定,并提倡自体血回输以减少同种异体输血相关并发症。
       共识推荐通过多学科合作,诊断和治疗普通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缺铁性贫血。
       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20904

采供血部 社会事务科 沈元红 编辑 谢东甫 孟妍 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