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6日

第十三期血站站长研修班——《中国采供血法规体系》课程



第十三期血站站长研修班——《中国采供血法规体系》课程

         2019年11月7 日上午,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副主任王鸿捷为第十三期全国血站站长研修班学员讲授了《中国采供血法规体系》课程。课程由上海市血液中心副主任朱自严主持。

        王鸿捷副主任在血站系统工作近30年,长期从事采供血业务和血液质量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并亲自参与和主持了多项血液相关规范、标准的制定。目前担任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血液标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市输血协会理事长,中国输血杂志编委。

        王鸿捷引用《新千年的血液安全》阐述了采供血行业是当今最引人关注的、富于挑战性的、结构复杂的专业之一。王鸿捷从国际视角入手,介绍了国际血站行业的业务体系-北美体系、欧洲体系、英国体系、WHO体系。我国血站行业的业务体系发展主体采用北美体系,一法两规的制定借鉴了大量欧洲体系的内容,特别是澳大利亚的血液GMP法规。作为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也参照WHO体系的内容。

        王鸿捷回顾了我国采供血机构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历程,从30年无标状态,经过规范化管理的起步、管理要求的进一步细划、完善技术要求对管理要求的支持,直到体系化管理法规构架形成。接着,进一步介绍了《献血法》、“一法两规”、《血站技术规程》的出台背景、演变过程、参考文件、条款概要和理解要点。最后,阐述了标准、标准体系的概念,标准体系和法规体系的关系,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随着《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等规范性文件的发布实施,以及《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血液储存要求》、《血液运输要求》和《献血场所配置要求》等一系列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实施,血液管理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

        王鸿捷指出,每一个法条背后都应该有一个故事。在采供血和血液管理实践中,血站应识别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归纳整理纳入相应的层级文件中,同时随着我们对国内国际的各项规章、规范和标准的认知日渐深入、透彻,也逐步凸现了现有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的缺陷和不足。

        课程结束后,上海市血液中心副主任朱自严向王鸿捷颁发了感谢状。


质量与法规部 徐蓓 撰稿/会务组 夏靖婧 摄影



1688549148.jpg

王鸿捷为站长班学员授课


1355094691.jpg

朱自严向王鸿捷办法感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