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服务组赴医院输血科开展学术调研
2015年12月下旬,中心临床输血服务组(以下简称服务组)按照工作计划要求,分别前往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输血科(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血站)、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输血科和长宁区同仁医院输血科开展学术调研,深化与医院输血科及临床科室之间的交流合作。
长海医院输血科(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血站)是上海地区唯一兼具采供血和临床输血职能的输血机构,同时也是上海市临床输血质量控制中心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血液监督中心。长海医院年出院病人9.3万人次,手术5万余例次,红细胞制品输注3万单位左右。面对无偿献血形势和临床供血的压力,长海医院输血科依托医院临床输血委员会和输血质控检查,落实输血指征审核、大量输血会诊和积极开展自体输血,促进临床合理用血。2011年至2015年,虽然手术例数逐年增加,但年红细胞用量反而下降了19%。长海医院输血科积极宣传推广自体输血,目前长海医院大部分胸心外科与骨科大手术均实施了术中与术后血液回收。2015年1-11月开展自体输血1257例,其中预存式、稀释式和回收式分别占15%、17%和68%,自体输血率达24%,共节约红细胞制品约36万毫升。造血干细胞采集和治疗性单采的开展是长海医院输血科的另一特色。服务组在工作中也曾遇到患原发性血色病的外籍人士前来中心要求献血(实质为放血治疗),经联系长海医院输血科顺利解决了其治疗问题。目前长海医院输血科在其临床部(临床输血部门)开展了部分红细胞去白,尚未在血站(采供血部门)开展红细胞去白,这方面工作上可进一步改进。服务组还与长海医院输血科钱宝华主任、查占山副主任探讨了就血液安全监测(HV)、患者血液管理(PBM)等输血医学前沿方向联合开展研究的相关事宜,并就积极参加双方的学术活动,建立学术交流机制达成共识。
在中山医院输血科,服务组学习了输血科的常规工作流程,了解了中山医院用血特点及不同临床科室的需求,还参观了于2015年正式建成启用的中山医院东院的输血科。中山医院在新的一年中即将实施新的电子病历系统,对临床输血实践将有很大改进作用,该系统将确保全院所有输血不良反应病历的准确及时报告,这将大大有助于上海市HV的开展。服务组与中山医院输血科主任戎瑞明和其他医生进行了学术调研和讨论,深入探讨了关于PBM的输血新理念和新进展,并就联合开展PBM研究项目达成一致意见。
同仁医院输血科正在建设和发展中。为了搞好输血科的工作,他们检查了2015年全年的输血病史,并将检查结果公布在所创立《输血简讯》中,这将对临床合理用血有监督和促进作用。服务组了解了同仁医院的用血状况,自身输血开展的情况和输血不良反应的上报情况,并与输血科、血液科、骨科、外科、神经外科等科室的医生们就临床用血安全和HV等话题进行了讨论。
通过学术调研,服务组深入了解了各医院输血科的工作模式、实践技能和研究方向,与临床输血专家建立了畅通的交流渠道,为进一步提升临床输血服务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海市血液中心临床输血服务 谢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