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1日

第六期血站站长研修班――《医学科学研究的实施与管理》课程


第六期血站站长研修班——《医学科学研究的实施与管理》课程

    2012年11月21日上午,现任苏州大学副校长、苏州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熊思东教授为第六期血站站长研修班的学员们讲授了《医学科学研究的实施与管理》。
    熊思东教授主要从事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的研究与教学。主持了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上海市重大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攀登项目等课题,发表论文29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6项,主编及副主编专著12本。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上海市银蛇奖一等奖,在科研和科研管理方面有深厚的积累和独到的见解。
    熊思东教授从科学研究的基本含义、主要特点、主要类型入手,逐步引申出医学科学研究的定义、自身特点,直至医学科学研究的实施与管理。
    他提出:医学科学研究是为解释生命的运动及其规律,探索健康的本质,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化的规律,探索保障人类健康、战胜疾病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推动医学的更高发展。
他认为:医学科学研究有区别于科学研究的自身特点,即研究性质的社会性、研究内容的广泛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
    医学科学研究的实施与管理目标定位是解决问题、探求未知、长远发展。定位不一样,性质就不一样。医学科研首要问题是把目标定准,为什么要做医学科学研究?3个方面目标,一是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别人无法解决,只有我们自己组织科研队伍来进行解决;二是探索未知,医学科研不是具体问题驱动的,而是对未知探索的欲望驱动的;三是在本单位长远发展中需要很好的研究。
    管理模式分为过程管理、目标管理。对任何一个科研部门来讲,要明确是采取过程管理还是目标管理,如果是过程管理,就要特别着重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要把过程变成若干要素,对每个要素加以控制,对于一个新建的科研部门,一个新的科研队伍、目标不很明确和无法考核的,目标管理是不适合的。
熊教授还从队伍组织、项目设置、经费管理、平台建设、成果促进、转化发展、奖惩机制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医学科研的实施与管理。
    熊思东教授幽默诙谐的语言和现实生动的案例使学员们对国内外医学科学研究的概况和具体实施的差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科教办 沈武 撰稿 社会事务科 张兰?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