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8日

第七期血站站长研修班――《免疫血液学》课程


第七期血站站长研修班——《免疫血液学》课程

    2013年9月6日上午,上海市血液中心输血研究所副所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输血协会稀有血型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输血协会专家组成员朱自严教授为第七期《血站站长研修班》学员们讲授了《免疫血液学》课程,上海市血液中心科教办公室主任张雄民担任课程主持人。

    本次授课内容不仅包括最基本的血液免疫学基础知识,还汇集了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在三个多小时的授课中, 朱教授用生动风趣,简练易懂的语言,全面地向大家介绍了人类血型的基础知识,血型检测的方法以及血型检测的临床应用等。从人类红细胞和血型和动物比较以及一百年前奥地利科学家Landsteiner采用血清学方法发现ABO血型, 到近年自动化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我中心正在进行的国家稀有血型项目现状与应用情况,朱教授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授课引起了学员们的浓厚兴趣。

    在人类血型基础知识方面,朱教授主要讲授了ABO、RH、HLA和血小板血型系统。ABO正反定型看似简单,但从遗传,到分子基础,到检测技术存在许多常常被专业工作者忽略的基础知识。Rh血型本身十分复杂,大概有250种等位基因,要对专业人员讲清楚Rh抗原和免疫特点都十分困难,但朱教授用了很短的时间把这个问题讲的十分清楚。同时,朱教授还对目前关心的一些问题如Rh阴性个体输Rh阳性血的问题、对Del定性的问题做了着重的介绍。基于HLA血型的“科学婚配”理论使学员对HLA血型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LA血型和许多疾病相关,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甚至HIV。HLA在器官移植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在亲子鉴定上也有重要的应用。血小板血型的应用面也很广,特别是血小板输注无效是临床血小板输注十分重要的问题,朱教授介绍了血小板配型的概念。同时,对于每一个血站都会遇到的Rh阴性患者如何使用血小板制品的问题,做了明确的回答。虽然血小板本身无Rh抗原,由于血小板中可能混有红细胞,对无生育史的妇女慎用Rh阳性血小板。在这里可能有更为恰当的提法:对有生育能力的,未被RhD抗原免疫的女性慎用Rh阳性血小板。

    最后,朱教授进行了免疫血液学实验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介绍。该领域绝大多数都基于血凝试验,试管法又是其中最可靠、最经典的方法,是金标准。朱教授对其它实验方法进行了逐一的介绍和点评,其中对自动化检测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讲评和关键控制点介绍,也以较多篇幅介绍了血型基因分型的应用和发展方向。另外,对血型鉴定的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也是朱教授着重讲授的内容之一。

    朱教授精彩的授课既让学员对免疫血液学的基础理论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也开拓了学员们的眼界,拓宽了学员思路。授课结束后,学员们与朱教授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血型检测中心 蔡晓红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