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5日

无偿献血 生命曙光


无偿献血 生命曙光
-2007徐汇区第四届“世界献血者日”活动专辑优秀征文选登

让我们的生命在红色江河里永远奔流!――刘永来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编剧
海峡两岸――陈泽人 外资集团副总裁
我与无偿献血――陆志刚 徐汇区长桥中学
青春进行曲――屠刚 上海市工商局徐汇分局

•现代诗•

让我们的生命在红色江河里永远奔流!

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布满着千千万万大大小小的江河。
他们经年累月,不停地奔流,
滋润着土地,灌溉着良田。
世世代代,无言地前仆后继,
养育着人民,繁荣着祖国。
它们就像经脉伸向神州大地各个角落,
它们就像血管滋养着东方的华夏民族。

没有它们,
春风将不会再播种夏雨,
四季将不会再有颜色,
神州不会再欣欣向荣,
华夏子孙更无法昌盛。
江河……,
正是你们,养育了中华民族!

可是,您可曾知道,
在我们人类的身体里,
也有着千千万万的江河,
它们不分昼夜,川流不息
滋润着我们的机体,养育着生命,
周而复始,无声流淌,
输送着精华,让我们的人生发光。

那是红色的河流,
我们生命的源泉。
那是宝贵的血液,
呵护着我们生命的春天。

一旦这样的河流干涸,
我们的生命就失去活力。
一旦红色的血液停止奔流,
生命之树就会枯败倒下!

不!
生命绝不应该意外停止,
维持生命的河流也不能断流!
救死扶伤从来就是人类的共同责任,
帮助他人更是人道主义高扬的旗帜!

于是,
捐献血液,
就成为我们平凡而又高尚的事业,
捐献血液,
就成为人类无私奉献爱心的圣洁标志!

在这个世界里,
没有滚滚的财源,
没有耀眼的光环。
只有无偿的奉献,
只有没有回报支援。

可是,就有那么一些人,
偏偏喜欢上了这个事业,
年复一年地走进献血车,
义无返顾地执着这个信念。
为了他人能延续生命,
无怨无悔地献上自己珍贵的血液。
因为他们知道,
多一份血液,
就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多一颗爱心,
就可以免得悲剧发生。

你们看!
在徐汇区献血战线上,
一直活跃着一支勇往直前的献血大军。
年年月月,
他们都意气奋发地行走在献血工作的前沿。

曹正麟,稀有血型捐血者,
一个普通中学的人民教师,
一旦血库稀有血型短缺,
无论他身在何处他乡,
只要一声呼唤,
他即刻挺身出现。
在一次抢救任务中,
尽管他年纪已经超龄,
但他还是毫不迟疑地伸出了自己的手臂。

友邦保险公司职工黄立亨,
因母亲去世赴加拿大奔丧,
虽然家人百般挽留他在国外定居生活,
可是他毅然决然回国,
坚持要在55岁超龄前献出最后一次血。

叶敏同志,
一个平凡的女职工,
1998年就参加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
不仅热情参加成分献血16次,
而且在全市血小板告急时,
积极前去捐献,
并且带领自己十八岁的女儿也加入这个神圣的事业中。

和他们走在一起的,
还有费荣明、陆志刚、徐风、吴清用、张前生、张扣发……
一个个平凡的名字,
甘洒热血为他人!
还有茅泾平、陆毅、唐雪峰、韩婷婷、屠刚、赵永正、邓军……
一个个平凡的人,
一次次说:我来了!请抽我的血!
还有,还有……
在他们身后,
更多的人正伸出手臂,纷至沓来。

是啊!
他们来了,
正是他们和她们
共同汇成了无私献血的红色江河!
让殷红的热血,
流进别人的血管,
让濒临死亡的生命重新启航。

在这个队伍里,
有男有女、有父亲、有母亲、有儿子、有女儿……
在这条红色江河里
有知识分子、有教师、有干部、有工人、有在校学生……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
手挽手,
为高尚的无偿献血事业勇敢献身!

在他们献血的历程上,
每个人的献血累计量都已经达到数千毫升。
特别是张扣发同志,
已经是三万八百毫升。

那是怎样的一些数字啊?
一个人身上的总血量不过是五千毫升,
可是,他们一个人,
竟输出了相当于几个人的总血量。

难道他们不珍惜维持自己生命的鲜血吗?
难道他们不是血肉之躯吗?
不!
他们爱自己,
可是更爱别人,
为了神圣的信念,
他们甘愿献上自己的血液!

正是他们!
不仅积极参加志愿献血队伍,
更热情成为成分献血志愿者,
正是他们!
不仅常年自觉献血,
而且填补特殊血型空白,
形成了一支随叫随到,
永远畅通无阻的红色河渠!

2005年11月8日,清晨,
奉贤区发生重大车祸!
10人当场死亡,10人遭受重伤!
医院马上展开抢救,
与死神竞跑的战斗开始打响。

可是,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在急救的重伤员中,
有两名是Rh阴性O型血。
而遍查上海的血库中,
却没有相匹配的血液。
要知道,
就是在一般的人群中,
这种稀有血型的比例也不过千分之三左右。

紧急!紧急!血站告急!
伤亡就是命令,
红色救援马上启动!
徐汇区血管办紧急呼救,
向区内特殊血型献血志愿者发出一个个“SOS”,
不多的时间,
已经有三名志愿者火速赶到献血车,
宝贵的血液,流进了等待救助的生命。
于是,
死神又一次在人类之爱面前签定“战败书”,
一个个垂死的伤员,
正是由于志愿献血者的义举,
又一次创造奇迹,
从死亡前线胜利归来!

这就是他们,
用自己默默无闻的行动,
换来新生命的春天,
以自己红色的奉献,
形成长长的爱的锁链。

面对人们不理解的目光,
他们无须解释。
面对真诚的赞许,
他们说下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语言。

曹正麟说:尽心尽力为无偿献血事业作贡献!
黄立亨说:社会养育了我,我要奉献回报社会!
叶敏说:献血不会影响健康,只需爱心和勇气!
陆毅说:及时行事,人生不留遗憾!
费荣明说: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唐雪峰说:无偿献血三得利,利人利己利家庭!
韩婷婷说:奉献、友善、相助所带来的快乐无法用物质去衡量!
陆志刚说:你快乐,我也快乐!
茅泾平说:献出一点血,收益你我他!
年轻的屠刚说:用青春的热血谱写绚丽的人生!
……

多么朴实的话语,
多么落地有声的誓言!
如今,
他们中有很多人,
不仅自己继续奋斗在志愿献血的战线上,
而且,
积极影响和带动家人和子女,
当自己年纪超龄时,
又把无偿志愿献血的接力棒交给了他们。

多么纯洁高尚的心灵啊!
多么令人敬仰的精神啊!
让我们记住他们的誓言吧,
将志愿无偿献血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让人类爱心的旗帜高高飘扬!

刘永来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编剧


海峡两岸

      我来自宝岛台湾。台湾的献血制度与大陆不尽相同。而我与无偿献血,确实有着一种剪不断的缘分。
      自小我就体弱多病,免疫力很差,头痛和哮喘更好像是家常便饭。虽然体质很差,所幸血质还可以,成人后坚持献血,开始时坚持每三个月献全血500ml,之后每两周参加成分献血,一献就是两袋。不知不觉中,我的头痛和哮喘不药而愈,感冒也难得一见了。后来知道:从生理上说,由于频繁与大量的西安献血可以激活造血功能,加速血液的新陈代谢,从而改变了体质;而从心理上来说,无偿献血救助别人的同时,自己的精神境界难免得到升华,心情舒畅实际更为难得。
      雨果说过:“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微笑,它就对你微笑。无偿献血就是我的微笑,它可以驱散疾病的愁云惨雾,是对生命垂危者的鼓励,是对白血病患者的支持,也是对身后更多亲人的安慰。而生活待我也更是不薄,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是我最大的幸福。
      自小就曾拜读过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中间这样写道:“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虽然我没有上一代人如此眷念祖国的拳拳之心,可是自我感觉却是一个深切的爱国者,来沪多年,甘愿尽己所能,联系海峡两岸的商业和公益事业上的交流。
      来到上海,得知可以在市血液中心参加成分献血,我很庆幸可以继续我的献血历程。除去在台湾献血450次之外,在上海我参加成分献血也已经达到84次,每四周我都会前往市血液中心捐献血小板。现今,捐献全血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跨越成分献血的沟壑似乎还需要更多的宣传。我想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无偿献血乃至成分献血非但无损健康,更有助机体的代谢,正常成人完全有能力代偿捐献的部分,更何况是为了挽救生命的崇高目的。
      虽然我不是上海人,可我是新徐汇人,我更是中国人。而据我所知,在沪的台湾同胞有30万之多。无偿献血没有地域、疆界之分,挽救生命构建和谐社会更是恒久的主题。这里没有财富的支撑,没有权力的回报,甚至不知被救助者究竟何许人也,可是共同的信念支撑着我们走在一起。在此我也希望,社会能够构建更多的平台,吸纳更多有志于参与无偿献血公益事业以及宣传事业的爱心同胞们,做快乐的新徐汇人、新上海人、新中国人、新地球人。

陈泽人
外资集团副总裁

我与无偿献血

      哲人说:只要心中有阳光,世界便会光明。
      我觉得:心中的阳光,就是胸怀感恩。
      我是一名伤残军人,更是一名工作在长桥中学从事事务员工作的普普通通的工人。回顾我的成长,心中对党的感恩和爱戴之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从在部队受伤,领导重视连夜救治,到退伍后作为残疾人政府落实了我的再就业问题,让我时时刻刻都感受到政府的温暖。从此,我暗下决心:是社会养育了我,我也要回报社会。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知自己的血液成分特殊:常人血液中血小板含量为15万单位,我达到28万单位,非常适宜挽救患白血病儿童。于是,六年来,怀着感恩的心,我无偿献血达到8400毫升。
      2004年大年夜,我突然接到上海市“红十字会”打来救助的电话,因抢救白血病患儿,需要我献血。有人可能觉得这是一个尴尬的时候,最适合的应该是享受天伦。可是如果你们看到白血病患儿那种渴望生的目光,那种无奈而辛酸的眼神,你们也会觉得这是义不容辞。大年初一清晨,我来到上海市血液中心献了血小板,我觉得这是最有意义的一个新年,终生难忘。
      由于当时情况特殊,上海东方电视台坚持要对我进行采访,但被我婉言谢绝了,因为这样的人成千上万,我只是普通的一员。徐汇区血液管理办公室需要留下每个人的无偿献血的格言,我的格言是:你快乐,我也快乐。
      一次次献血、捐款,有人说我傻,但我觉得,做人就是要懂得感恩。凭残疾证,我坐车能免费,每个月还有补贴,为什么不去帮助更需要的人?况且施与受也没有绝对的界限,无偿献血,可以挽救生命,而自己得到心灵上的愉悦,人说“好人一生平安”,难道不是吗?

陆志刚
徐汇区长桥中学

青春进行曲

      我是来自上海市工商局徐汇分局的一名普通公务员。
      如果在无偿献血上要说点什么,可能我还不够资格。因为我参加无偿献血的事情不具有代表性,八次1600毫升在徐汇区众多无偿献血志愿者中只能算一个后辈,有很多前辈们他们献血的次数和总量远远超过我,有的几千,甚至上万,在无偿献血上他们更有发言权。可是作为一个年青人和一个国家公务员的双重身份,我确实想说点什么。
      拥有1600万人口的上海,为治疗病榻上的患者,目前每年需要血液72吨,这意味着每年有38万人次、每天至少1000人每人捐献200毫升血液才能保证医疗临床用血。巨大的用血量只有通过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广大公民坚持长期自愿无偿献血才能保证。
      上海的青年一直走在时代前列,引领着社会新风,用行动诠释爱心宣言。那么,无偿献血工作也只有承蒙青年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以青春相邀,以奉献相约,这仁慈博爱的事业才会生机无限。都说青春是热血,那就让它沸腾起来;以渊博的学识,以科学的态度,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看待和参与无偿献血,高高扬起新时代的文明之旗。
      现今,社会上如火如荼开展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教育,借用荣辱观来讲献血,我认为:“以提倡并参加无偿献血为荣,以不参加献血为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并参加无偿献血为荣,以迷信无知为耻”最为贴切。而这点针对公务员来说尤为重要。《公务员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公务员要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要成为社会公德的典范。我听说徐汇区卫生局从局长至各级院长、书记每年带头参加无偿献血的不乏其人,这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应该得到更多公务员的支持和弘扬,拿出实际行动。
      从我个人八次献血的体会来讲,献血远没有想象中可怕,非但无损健康,而且助人利己。当您加入献血志愿者队伍,关键时刻走向采血点,坐上采血椅的那一刻,心中一定会感慨万千:是冲破心理障碍的轻松,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豪!
      是的,我的献血只能代表我个人,只能代表“一个”国家公务员,而社会、大众希望看到更多的年青人、公务员能站起来,使“一个”变成“一群”、变成“一批”,让青年人、公务员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群体,谱写并唱响青春的进行曲。
伸出我们的手臂,让生命流淌色彩!

屠刚
上海市工商局徐汇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