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心呼喊 让爱心放飞
――记上海市血液中心财务部曹咏梅
为解决上海市血液中心近期临床单采血小板供应不足的困难,由上海市血液中心党办、文明办和团委共同发起了招募成分献血志愿者的系列活动。
在其中一项面向社会,电话招募成分献血志愿者的活动中,中心共有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员青年100余人参与其中。财务部的曹咏梅副部长在电话招募成分献血志愿者的活动中,始终对志愿者怀着一颗真诚的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上海市血液中心职工爱站敬业、以上海市输血事业为己任的良好形象。
将献血者分门别类的财务人士
曹咏梅因为财务的职业习惯,喜欢将手上的资料按照一定的规律分门别类。接到党支部下发任务的第一天,她便将100位献血志愿者按照血型、年龄、性别进行了分类处理,第一类对象是目前紧缺的A、O型献血志愿者,第二类对象是正在放假中的大学生等几类。并且,她把电话中志愿者的特点,预约的时间,不献血的理由等情况一一记录在案,既便于回访又留下了志愿者的具体资料,为以后的招募提供了方便。
正是凭着聪慧和细心,曹咏梅为后来的成功招募积累了经验,为自己树立了信心。其他同志打第一个招募电话,都是按照名单顺序的第一个来打。但曹咏梅没有随意地打出电话,她认为第一个电话至关重要,成功与否都关系着自己的信心。经过认真挑选,她选择了一名年纪最大的男士作为第一个招募对象,果然,这位志愿者非常爽快定下了成分献血的时间。
为了弥补专业知识上的不足,曹咏梅除了按时参加中心内部安排的特别培训,还专门在网上寻找成分献血的相关知识。她每天上网查看上海市血液中心成分血液的库存量,根据紧缺血型及时调整电话招募的对象。
充分的先期准备,为招募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充分地铺垫,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志愿者敞开心扉的知心大姐
电话招募是一项十分特殊的招募方式,它要求工作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寥寥数语的交谈中,抓住被招募的特点并且作出分析判断,采取有效的沟通鼓动其参与献血。它既有很强的专业性、灵活性,又因献血者不同的个性而极具挑战性。经过曹咏梅的不断努力,她已经可以熟练地和不同的献血者交谈。但是她并不满足于现状,在她的心中,能与献血者作心与心的交流,才是她想要达到的目标。
在与一名25岁女性献血者的电话交流中,仅凭着寥寥数语,曹咏梅就凭直觉感到她失恋了,于是委婉地提出要是愿意的话,可以作为姐姐带她逛街并且听她倾诉。女孩子被她真诚的态度所打动,于是,在进一步的接触中,不仅解开了心结,最后还变成了朋友。
一位在上海打工的献血者特别要求曹咏梅的手机号,不好意思地问以后是否可以打来电话,她二话不说就给了手机号和办公室电话,表示以后有什么问题,会力所能及地帮忙。
为献血者服务周到的热心职工
她的心中始终装着献血者,无论献血者是否献血都一视同仁。她会在电话里对目前不方便献血的同志说:“欢迎你来参观上海市血液中心,实地看一下成分献血。”对每个参观的被招募者,只要手头工作不忙,她都会亲自陪同他们参观,亲切地为他们介绍。
在曹咏梅心里,总有一个声音在时时提醒着她,作为上海市血液中心的职工,要时刻为献血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曹咏梅平时开车上下班,在电话招募成分献血者期间,她的爱车就成了接送被招募者的专车。无论工作时间,还是双休日,只要献血者需要,她和她的爱车总是随叫随到。曹咏梅考虑到来自海宁的一位姑娘来血液中心当天上午要乘火车赶到上海,为了避免她旅途劳累,就主动提出要到上海火车站去接站。遇到有的献血者找不到上海市血液中心,曹咏梅马上开车去接。因为不认识被招募的对象,路边又不能停车,她只能慢慢开着车沿着街边一路找过去。
通过不懈努力,经她电话招募而来参加成分献血的志愿者多达15人。认真敬业、温馨热情。曹咏梅以自己的行动,彰显出上海市血液中心职工的精神风貌。
党委宣传干事 岑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