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十一长假是一个格外喜庆和热闹的假期,一系列重大的国际体育赛事和活动——特奥会、田径黄金大奖赛、F1中国大奖赛在上海举办。为了积极开展应对赛事和活动期间突发公共事件血液保障工作,血液部各科室积极响应市血液管理办公室和市血液中心联合制定的工作方案,齐心协力积极应对长假。
血库:人人加班保证供血
今年的长假期间,医院血小板的预定量创下了3个月以来的最高纪录——10000多单位。于是在这一周的时间里血库人人参与加班,共记加班为53人次,制备血液及血液成分8779单位,发放医院血液及血液成分11300多单位。当问及血库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职工放弃休息来单位加班是不是有想法时,他们都表示:“比起在节日里捋袖献血的献血者来说加班根本不算什么。”
成分室:紧密衔接穿针引线
10月1日、3日、5日三天,成分室的工作人员到中心加班,分离库存血,制备红细胞悬液、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冷沉淀原料浆等等血液成分,另外还加班加点制备浓缩血小板。陆谟更是开着自己的车出去买饭,为科室里的同事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热腾腾的饭菜送到同事们的手边,大家的干劲更足了。在加班的三天里,成分室紧密地与血库、化验室衔接,做好穿针引线的工作。
化验室:保质保量完成检测
除了10月2日和7日的五天中,化验室都安排工作人员到中心加班,由于加班人数是平时工作人手的一半左右,所以面对较大的标本量,工作人员有序分工,紧密配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血液检测工作。有些同志看到手中的活一时间停不下来,就主动地把午餐时间延后,到下午一两点才吃饭。1日、4日、5日因为要制作浓缩血小板,化验室的同志们也加班至晚上,没有人叫苦叫累。
采血室:加强现场招募动员
采血室的工作人员都忙碌在各爱心献血点的第一线,充分加强现场招募动员,在忙碌的北广场、人民广场、七宝、梅陇等献血点,工作人员经常不能按时吃饭,但是他们都快乐地工作着。
社会事务科:坚持每天撰写报道
社会事务科在长假前就已经将排班表交到了血液部,每天安排工作人员到两至三个献血点采访,每天撰写报道发到血液中心外部网。陆瑶科长及科室里的三个年轻小伙子都有一天或两天奔波于献血点之间,搜集感人的事迹,等到晚上回家后再撰写报道并上传至中心网站往往都要到深夜十点以后。
为做好长假期间的临床供血工作,血液部领导主动放弃和家人外出旅游的机会,留在上海,随时待命处理突发事件。长假第一天,血液部的张晰和谢云峥二位部长就陪同中心领导到全市各献血点慰问节日加班的工作人员和献血者,就连参加科室同事婚礼时,张晰部长和张雄民副部长还在联系安排工作。
血液部的工作离不开其他兄弟部门的大力支持,文明办、团委牵头组织的成分献血电话招募第二期培训于10月7日举行,也为第二期成分献血招募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后勤服务部车管科也积极配合,因为司机师傅们总是要坚守到最后才能回家。
血液部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