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6日

甘甜与共 泉涌相报


——记甘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成分献血活动

甘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普陀区东北部,地处普陀、闸北、宝山三区交界。中心创建于1952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一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现有在职职工126人。中心曾获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普陀区文明单位,2000年作为市政府实事工程转制为上海市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5年列入上海市社区卫生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2006年列入普陀区社区卫生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甘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一群充满爱心的白衣天使,让这个冬天不再严寒。2007年11月17日,刚上班的人们就被一个噩耗震惊了,听得一个个背脊发凉。“陶晨得了白血病!”,“怎么会?她才二十七岁,孩子刚七个月,多可怜!”消息不胫而走。整个中心的医务人员们似乎都不敢相信这个现实,甘甜与共的同事不幸得了白血病,刚出生的孩子就可能面临着失去母亲的危险,他们将尽力挽救她的生命。
“白细胞22万,血小板3万”,生命危在旦夕。全中心上下发动,一面联系医院,一面商量对策。工会积极筹措专项捐款并启动了中心救急济难基金。团支部发起并成立了中华骨髓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队伍。党政工领导决定特事特办,将2008年一日捐活动提前。短短两天,不管是相熟的还是一面之交的,无论是在职的还是聘用的,甘泉140位医务人员纷纷解囊。中心领导代表全体职工将15000元捐款及时送到陶晨父亲手中,他眼含热泪手捧表扬信,并向全院职工表达了感谢之意。
“已经输了两次单采血小板了,今天血小板又只有7000了,”两位年轻的医务人员焦急地找到吴莹书记。紧急时刻,原在上海市血液中心和瑞金医院的同行在单采血小板供应极其紧缺的情况下已经伸出了援手,上海市血液中心血液部张雄民副部长紧急协调血库和医院血库为病情危重的陶晨送去了救命的单采血小板,陶晨输注了单采血小板使得病情得以暂时缓解。可是没想到陶晨的病情十分凶险,刚输入的血小板仅能维持一两天时间,要想再多得到一份单采血小板真的太难了,如何才能延续她的生命?两位医生向书记提出要成分献血的想法。吴莹书记立即与市血液中心联系,表达了要通过单采血小板来挽救同事的生命和为临床上急需血小板的病人提供急救之需。想法得到了市血液中心血液部领导的大力支持。他们说:你们真是雪中送炭,我们要替临床上大量需要血小板治疗而苦于无血源的病人表示感谢,你们集体自愿成分献血也是卫生系统首家单位,我们要通过媒体来宣传你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加大对成分献血的宣传力度。
可是如何进行单采血小板,它真的很安全吗?长达二小时左右的献血过程,使不少职工顾虑重重。为了打消职工对捐献血小板后对身体影响的误解和顾虑, 12月20日中午,中心91名适龄医护人员聆听了上海市血液中心王爱莲医师所作的成分献血知识讲座,并观看了《走近成分献血》的电视短片,明白了何谓单采血小板、采集的安全性与单采对捐献者的要求等等知识。许多职工都希望献出一份热血换来同胞生命的延续,同时也能挽救其他急需要帮助的病人。
会后,吴莹书记、何珍华副主任率先报名。截至目前,第一批已有14名职工报名参加成分献血。其中年龄最大53岁,最小21岁,目前其中11名志愿者已经体检合格,正整装待发,等待着为临床上急需用血的病人献上真诚的爱。
但愿甘泉白衣天使的爱心将化作一股暖暖的春风,吹散冬天的严寒。用甘泉人无私的奉献精神,重铸白衣天使的光辉形象。
献血现场1

献血现场2

倍受呵护的献血者

 同事们互相鼓励

何院长接受采访

血液部张雄民副部长接受采访

社会事务科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