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4日

追忆孔禄卿教授


                                            盛开“百年华诞”花
                                               追忆孔禄卿教授

    二0 0九年四月十八日是中国法医学家、血液学家孔禄卿教授百年华诞,隆重的追思会回忆了孔禄卿教授闪亮的点滴事迹,学习他的精神,继承他的业绩,对推动我国法医学、血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简介
    孔禄卿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法医学、血液学专家、中国法医学会名誉理事、上海法医学会名誉顾问、中国输血学会名誉理事、上海输血学会主任委员、医学博士、高校二级教授。原籍浙江省宁波市,1909年出生于日本横滨市,1937年日本千叶医科大学医学科毕业后进入该大学法医学教研室研究法医学、血型学五年,于1942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期间,发表了许多篇有学术价值的论文。
    二.爱国主义精神
    孔教授从小在日本生活和受教育,凭着医学博士学位,具备在日本发展个人事业和前途的良好条件。但他热爱祖国,愤恨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怀着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于1943年毅然决然携带全家回到战火中的祖国,动乱中的上海,与祖国母亲同甘苦共命运,共克时艰,共赴国难投身于伟大的爱国活动中。解放前,又不为朋友劝往台湾所动,决定仍留下来报效祖国,为新中国建设奉献毕生。人的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国人的珍视和缅怀,特别值得我们当代知识分子的尊重和学习。
    三.法医事业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后,他以满腔热情投身到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成立初期,孔禄卿教授等人日夜奋战在刑事凶杀案的第一线,承担了全市大量刑事案件的法医学检验工作,尤其是孔禄卿教授在一片完全空白的基础上,在公安系统内建起了工作条件十分简陋的物证实验室,亲自饲养家兔,制备各种抗人血的免疫血清,利用自己对事业的热爱和丰富的血液学知识,开始了物证尤其是血痕的检验工作。孔禄卿教授的这项工作,是我国法医物证血痕血型检验工作的创始,并将血型用在侦破各类案件方面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
    四.毕生的业绩
    1950年至1960年间,他先后任职于上海市公安局、解放军医学科学院、第二军医大学、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第一医学院、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上海中心血站等科研机构,任研究员、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顾问、法医物证学研究室主任,从事于创办法医学系、创建法医学教研室。
    (一)致力于法医学和血液学事业的教学和科研建设
    1.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焕发出的充沛活力,撰文呼吁,给党中央写信,建议为适应我国法制建设的需要,健全法医学鉴定体制,为恢复建立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作了大量的工作。1983年在“民主与法制”杂志上,孔教授发表了“加强法制与法医学”—从我国“仵作”验尸制度说起一文,论及今天怎么发展法医制度。
    2.作为一名法医学家,孔教授与华政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世纪80年代初期,华东政法大学举办了高校法医学教师高级进修班,后又于1987至1989年举办了三期法医学专业培训班,对培养公检法在职法医,壮大法医队伍作出了贡献。孔教授作为华政特聘教师为学生教授血型,血型检验的课程及讲座。他的专业造诣很高,知识面广博,特别是对血痕及血型的检验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研究。在华政法医实验室建成后,孔教授亲自前去参观指导,虽然简陋,他仍对华政实验室大加赞扬,认为非常实用,并亲自进行示教实验,给华政法医教研室的老师们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3.年逾七旬的孔教授去上海第一医学院当顾问,任法医物证硕士研究生导师,大力支持组建法医系、教研室的建设、研究生教学。每周去二、三次学校都是坐公交车,到了学校不是读文献,就是上课,从不炫耀自己,家中尽管清贫,但还是从不计报酬,好多研究生就此得以到国外深造。
    4.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的评价:孔老对生物所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生物所培养了许多日语人才,生物所有所建树,血液制品事业离不开孔老的带帮教,季主任的亚洲血液项目引进业绩也有孔老的一份。
    5.于司法鉴定研究所孔老担任名誉顾问,为所重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令人感动的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孔教授担任我所名誉顾问是没有任何物质报酬的,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以法医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为重,充分表现了老一辈法医学家们的优秀素质。
    (二)在检案方面,受理各地送检的各种血痕案件,解决了许多疑难案件。
    (三)在科研方面,在国内首次制备了抗M及抗N血清,无私地指导公安物证工作的发展。
    五.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硕果累累。
    (一).广泛的国内外法医学,血液学的学术交流。
    1.孔教授八十年代被授命出国考察国外输血事业,参加国际输血学大会。
    2.孔教授将毕生的精力,博学多才贡献给输血事业,将国外先进理论、技术翻译成资料,输送给血液中心,主持了许多卓越研究课题,带领年青人攻克难关,发表论文,填补了相关空白。
    3.1986年前后三年间有几批日本法医学教授,包括“赔偿医学代表团”来上海学术交流。当时司法鉴定所虽有一位日语专业大学毕业生,但其不能适应学术交流的需要。孔教授此时虽已七十七岁高龄,但他仍不辞义务辛劳,担任专业日语翻译,并负责接待工作,使几次学术交流会均取得良好的效果,日方也甚为满意。
    4.孔教授建议司鉴所吴军所长一定要成立“赔偿医学”课题组,亲自帮助将吴所长的“赔偿医学”全文全部翻译成日文,发表在“日本赔偿医学”杂志上,日本大阪大学法医学教授评论该文章非常实用。
    (二)结出丰硕成果
    1.孔教授编著的“血型血清学”既可作为教课内容,又可作为血液方面的指南。
    2.就在去世前两年,1990年耄耋之年的孔老还为血液,法医学出版了一本“英日汉血液用语医学辞典”。这对血液、输血词种的翻译,专用名词,无论对专业还是临床均有着指导意义,至今还为专业人员珍藏着,这真是为法医,血液事业贡献了一生。
    3.王跃进法医回忆在上大学时看到的教材由中山医科大学郭景元教授主编的“实用法医学”就是由孔教授帮着修改审查的。
    4.发表的主要论文有“上海居民HP血清型的分析研究”,“Lewis血型与ABH血型物质”,“上海地区中国人HP血清型的分布和遗传因素”,“成分输血疗法进展”,“人血与动物血之简易鉴别法两种”。此外编制教材:“法医学论”、“生物制品日语”,及辞典:“英汉、日汉免疫学词汇 ”等等。
    六.治学严谨,不倦教诲,良师益友—莘莘学子的话
    1.为新中国培养研究生,进修生等大量法医、血液、生物方面的人才,开办了许多法医培训班,包括司法鉴定所恢复后好多期及华东政法大学、中心血站进修班等。我国医学院校和司法部门的法医物证专业人员多师出其门下。
    2.孔教授讲课全面详尽,授课时不苟言笑,每一位聆听者都能感受到他对知识的严谨及执着,在学术上一丝不苟,诲人不倦,对学生严格要求。带学生实习,要求血管、刮片洗刷特别干净,一点不许残留污物,说“由于污染影响测定结果,会导致错点”,谁未洗干净,就严格的要求重洗。
    3.孔教授为上海血液中心培养了一批日语学生,输血研究所长刘达庄教授就是其中之一,她坚持学到最后,得益于启蒙老师孔老,最后考取了世界输血卫生组织WHO奖学金,进入了日本医科大学深造。
    4.孔教授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编制的日语辞典都是亲手用恭正的板书编写的。季荣科主任至今写得一手漂亮的日文字,应归功于孔教授对他的严格培养。
    5.山东济南人民检察院技术处王跃进主任是司法部第一期法医培训班孔教授的学生,他是当时山东省高等法院难能可贵的唯一受训人员,孔教授特别珍视这样难得的培训机遇,王法医学成之后要求去南方考察实习,孔教授专程给浙江省高等法院关信老师写推荐信,并又推荐去宁波中级法院实习,实习过程中,还不时写信关心他的实习情况,已近八旬的孔老还帮着他修改原稿,一字一字的修改,写生物反应式等。例如,曾给王法医的信中写道:“你的“死僵”一文略加修改会是很好的两例报告,但可惜的是,你应按分阶段进行观察……,如能这样,则本文极有价值,可作难得的资料。”……对他的论文指导、评价,得以在法医学报上登载,中国法医学会上发表。
    七.高尚情怀
    1.博大胸怀
    吴军所长提到:孔教授与上医大陈康顾教授以前并不往来,改革开放后,为了法医学事业,不计前嫌,共同走到了一起,携手合作,特作合影留念,这可以看出孔老的大器。由此联想到七、八十年代孔老不顾高龄努力工作,努力振兴法医、血液事业、努力开拓中外文化技术合作渠道,完全抛开了文革时期惨遭追害的恩恩怨怨,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可见他的豁达大度。
    2.激励后人
    鼓励王跃进法医:“当前法医事业方兴未艾 ,尚有种种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特别是你们年青一代要以生气勃勃的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毅力去战胜它。”
就在孔教授人生弥留之际,在病塌前还谆谆告诉吴军所长:“不要忘记:“要做法医,先要做人”,要公正公平的鉴定。叮嘱“要将赔偿医学”继续做下去。”
    3.忘我工作
    孙子的印象:爷爷说话不多,交流也不多,因为他总是在工作,总是很忙,他在简单的写字台上写出了一张张整齐的资料。因为忙于编辑血液学辞典而无及时发现奶奶病已重,致使过早的离开了人世,那时小辈不理解,长大了才理解为事业的人为什么顾不了家庭。他后悔没抓紧时间利用总是忙碌的爷爷空隙时间学好外文。待孙子用留学日本刚获得的初浅的日语口语和爷爷交流,这时视日语为第二母语的爷爷,脸上会露出了难以掩饰的兴奋,为后辈能有一点长进而高兴。
    4.提携后人
    1980年司法鉴定所有两位资深的科研人员,专业和外语水平都符合正高级技术水平,只是由于历史原因耽搁了技术职务晋升的机会,孔教授认为评定职务一次到位也是可以的,这既是对工作能力和业务能力的肯定,也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与国家知识分子政策也是一致的,从而使这些同志的职称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5.老骥伏枥
    八十年代孔老加入致公党,他提出了很多关于维护归侨,侨眷利益,为上海建设献计献策的好主张,体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早期归国华侨的责任感。
    八.评价
    1.孔禄卿教授的一生,成就非凡,由于对法医学、血液学的巨大贡献,他的名字和成就被中华医学会于1984年编入《当代中国医学家荟萃》集。
    2.上海致公党市委老领导,中国侨联付主席俞云波饱含深情的说:“孔教授是归国华侨的优秀代表,法医界杰出的科学家。他是知识份子中忍劳忍怨,敢于奉献赤子之心的优秀代表。”
    3.日本京都府红十字血液中心所长细井武光是这样评价孔禄卿教授:
“孔禄卿先生一生为日中血液事业的合作、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由先生编写和出版的“英日汉血液用语辞典”一书已成为日中血液事业,友好交流和研究合作的宝贵财富,先生的伟大业绩和人格将永远给我们以激励。”
    4.孔禄卿教授是我国现代法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法医学、血液学发展的贡献,他的爱国之心,事业之心和治学之心是留给我们当代法医、血液界的巨大财富。他对专业知识执着追求,对学生不倦的教诲,他的品德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在心。

                                                                      汇忆 采编
                                                                          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