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输血协会血质委关于采供血机构加强献血者筛查,预防输血传染“蜱虫病”的建议
来源: 质量法规部发布时间:2011-09-03
作者:
中国输血协会血质委关于采供血机构加强献血者筛查,预防输血传染“蜱虫病”的建议
近两年,我国部分地区陆续报告了以发热、胃肠道症状、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感染性病例,少数患者因多器官衰竭死亡的情况。针对这一可能的新发传染病,在卫生部的组织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了探索研究工作。2010年5月,中国疾控中心将该类病例定义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研究证实,这是由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所致,因和蜱虫叮咬相关,所以俗称“蜱虫病”。布尼亚病毒科病毒抵抗力弱,不耐酸、易被热、乙醚、去氧胆酸钠和常用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等迅速灭活。
自2010年9月以来,这种病毒已在中国湖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和辽宁等6个省份导致36名患者死亡。2011年1-6月,我国已有河南省、湖北省、山东省、安徽省、江苏等省报告“蜱虫病”病例280多人,死亡10余人。该病呈地方性流行,多分布于丘陵地带,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季节高峰在5月至6月,不同地区可能略有差异。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
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引发出血倾向,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发热时间可长达10天以上。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 部压痛及相对缓脉。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导致死亡。该病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1周~2周,急性起病。患病的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导致感染。
2011年8月12日,卫生部首次披露“蜱虫病”患者血液具传染性,并下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接触传播预防控制要点》。
1、 针对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应当对疫区的蜱传疾病保持警惕。
2、 对已确诊病例,家属要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呕血、咯血、牙龈出血、血便或血尿等出血表现,有出血表现的病人应住院治疗。
3、 对接触过病人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且未采取适宜防护措施的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自停止接触后观察14天,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诊治。
4、 对医护人员:医疗、流调、采样、陪护及转运人员应按预防接触传播类疾病的原则进行防护。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时应戴乳胶手套;
参考资料全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接触传播预防控制要点》:
https://www.sbc.org.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jbyfkzj/s3577/201108/52620.htm
虽然此病的流行区域目前尚处于相对局限状态,发病率尚无明显增高趋势,为了预防输血传染“蜱虫病”,中国输血协会血液质量管理委员会建议“蜱虫病”流行地域采供血机构应制定相应预案,加强对献血者人群的筛查:
1、 密切关注病况发展趋势,制定应急预案
掌握流行区域局势动态,设专人负责关注病情发展趋势并及时传递信息至相关采血场所。成立领导和工作小组,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并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调整方案。
2、 严格控制献血者筛查,加强献血者询问和监测
严格献血者筛查,加强献血者询问和体温监测,对近两周内有发热病史的献血者延缓献血。增加的征询内容包括:
近期有无被蜱叮咬伴发热的症状?
是否有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牙龈出血等表现?
是否接触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患者的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且未采取适宜防护措施?
3、加强采血环境消毒,预防疾病传播
1)个人防护:献血者做到一人一巾或一带,采集血液时应戴手套,做好工作人员手部消毒工作,接触血液后及时更换手套,防止交叉污染。
2)环境消毒:保持环境整洁,加强通风,延长紫外线消毒时间至每次1小时。
3)物体表面消毒: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针对工作台面、地面每日使用500ml含氯消毒剂擦拭,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消毒次数1次。如遇血液污染使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
4)医疗废物处理: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的要求处置。
4、普及病况知识,增强防护意识
对全体员工进行“蜱虫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在采集点张贴宣传海报。使员工了解蜱虫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职业防护和应对措施等内容。
中国输血协会血液质量管理工作委员会将继续密切关注并收集相关信息并及时更新。
中国输血协会血液质量管理工作委员会
二?一一年九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