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血液安全预警咨询会议圆满落幕
2013年10月29日至30日,为期2天的全国血液安全预警咨询会议在上海建工锦江大酒店隆重举行。
此次大会由世界卫生组织主办,上海市血液中心承办。世界卫生组织总部血液安全协调官员Neelam Dhingra博士,WHO西太地区基础医疗技术官员Anuj Sharma博士,上海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瞿介明、中国输血协会副理事长单藕琦,上海市血液中心主任朱永明以及全国近四十多家采供血机构和医院专家出席。
此次大会吸引了60多位输血专家参加,共同商讨血液安全预警相关专题。开幕式上,世界卫生组织总部血液安全协调官员Neelam Dhingra博士发表讲话,她高度赞赏中国能够积极开展血液安全预警工作,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血液安全工作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和模范。
血液安全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大会围绕:WHO与中国HV政策、输血与HV监测技术、无偿献血宣传等主题展开。 开幕式后,世界卫生组织官员Neelam Dhingra博士和Anuj Sharma博士先后就“WHO血液安全预警工作理念”和“利用血液安全预警体系加强血液安全”、上海市血液中心朱永明主任就“《中国血液安全预警指南》起草工作简介”等血液安全预警相关主题作了介绍。
10月29日下午,与会代表聆听了有关输血和HV监测技术的相关主题讲座。其中,来自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的黄宇光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戎瑞明教授分别介绍了麻醉科和外科临床合理用血理论和成果;随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李金明主任介绍了采供血机构血液传染性疾病的检测,来自上海市血液中心参比实验室的向东教授和传染病研究所的王迅教授分别就“免疫性输血反应的频率”和“血液检测室间质控项目与血液安全预警”作了专题讲座。
10月29日晚上,各位与会人员在外滩18号参加了“无偿献血创意论坛”,论坛上展示了来自各方的无偿献血的创意作品,启动了2014年无偿献血创意项目,并进行了《WHO安全输血相关决议》的新书发布。
10月30日,在分组会议上,与会代表讨论了“中国开展血液安全预警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国内血液安全预警该如何起步”以及“国内血液安全预警所需的技术支持”等主题,大家各抒己见,发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见,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并建议血液安全预警应基于自愿、保密和非惩罚性的原则,同时应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相关机构的重视和支持,通过专业组织以自愿的方式逐步推行,不断改进。此外,还应加强国内各相关机构之间,及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从而在理念和专业技术方面尽快提高。
血液安全预警是血液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评估和促进血液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血液安全预警已经在世界各国逐渐推广,各国的实践经验充分证明了血液安全预警对于血液安全的重要性。此次大会为国内的采供血机构和医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学习了WHO和我国的血液安全预警工作现状,共同讨论和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血液安全预警工作模式和行动方案,为血液安全预警工作在中国乃至西太地区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大会也颇受各大媒体的关注,上海日报(https://www.sbc.org.cn/Metro/entertainment-and-culture/Fear-stopping-blood-error-reporting-/shdaily.shtml)和环球时报(https://www.sbc.org.cn/content/821213.shtml)分别在第一时间发表了会议相关信息。
采供血部 社会事务科 孙洁报道 贾尧摄影
与会专家对中国如何有效开展HV展开热烈讨论
朱永明主任做大会总结
WHO西太地区官员Anuj Sharma博士总结讲话